书籍连载 | 禅修入门(七)

禅修指南(简易版)

隆波帕默尊者 著

第七篇

[叁]

修习四念处

当我们具备了修行工具以后,接下来我会引导大家修习四念处,也就是要有觉性、有正知地去感知:身、受、心、法,具体要依据每个人的根器与禀性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。何谓适合呢?就是修习那个方法之后,自己心里觉得舒服和自在。

比如:觉知肢体动作,觉知经行中的动,觉知呼吸。刚开始实践的时候,如果心比较散乱无力,这时可以采用奢摩他的方法,也就是让觉知轻松自在地聚焦于被觉知的身体。一旦心有了力量,就要知道:身体移动或是呼吸,都只是被觉知与被观照的对象(所观),而不是心(能观),它们就在我们眼前呈现“无常”、“苦”、“无我”。

进行到这一点,心会具备力量,觉性与正知将会进一步提升。那时,名法(精神现象)有任何蛛丝马迹一现身于心,我们会立即知道。比如产生了苦受、乐受、善、恶等等,就会及时地知道那些名法。而那些都是被觉知的对象(所观),和色法是一样的情况。

当心能够觉知色法或是名法并且得以持续时,心就具备了力量,觉性与智慧得以增长,届时我们会照见“觉知到各种色法或名法之后,心会产生满意、不满意或是保持中立的状态。当心觉知到满意或不满意了,就会看见满意或不满意也是生灭的,与所有的色法和名法一样。之后,心会放下满意、不满意,进而保持中立。”

起先只有短暂的中立,然后又产生“满意”或是“不满意”。随着经验的累积以及越来越熟练地觉知,心保持中立的时间将会有次第地增长。此时,禅修者要去觉知心的中立,并且随着心力的增长,进一步去细分“蕴”,最后能够直驱“心”。

在觉知心保持中立的阶段,大多数人往往会出现两种障碍:

1.产生厌倦或厌离,放弃了修行。

2.产生困惑与怀疑,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,于是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寻找答案。但是由于依靠思维或推理找寻答案,所以扔掉了觉知身心的修行。

其实,当心进行到可以觉知中立的状况之后,只要继续保持觉知。当觉性、禅定、智慧的力量圆满了,心将会自行成长。

这是归纳总结的一个简易的禅修指南,作为礼物送给修行的朋友们,以供大家参考。

隆波帕默尊者 写于2000年1月7日15:41

未完待续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