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波帕默尊者法谈开示
2022年2月20日
(一)
我们的心从未停止过造作,它本来就是这样——时而造作善,时而造作不善,时而努力地去“不造作”,整日不停地循环往复。
我们应该持续地去及时知道心的造作。“造作不善”已经习惯成自然了,一会儿贪、一会儿嗔、一会儿痴。当贪出现时,觉知到;生气了,觉知到;迷失了,也觉知到。我们就这样不停地及时知道心的造作。
有时候心又会造作善法。(比如)昨天,隆波检查此处僧人的禅修进度,他们跟随隆波学法已经二十几年了,但每天还只是一味地在造作心,总在控制和打压自己。比如,说话声必须帅帅的,那种声音是不自然的;女性追求的是声音甜美,男生则是让声音听起来很酷,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行都仿佛是镜头前的男主角,必须看起来很好,好像始终在拍电影似的。女人也是一样,并不限于男性,仿佛始终处于镁光灯下的大明星,说话声带着磁性,要很动听地发出美妙的声音,古人称为是“戴着面具”,太过于修饰啦。
我们一定要做回普通人啊!如何是做回普通人呢?那就是要及时知道自己正在修饰、正在伪装出帅气靓丽。我们应该去识破这些情况,它们全都属于造作。
即使我们在修行,也都是假装出来的修行人,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行都在摆造型,始终有个修行人的形象在那里。作为修行人,我们走路也和普通人不一样,坐着也和普通人不同,做什么都跟普通人有区别。
如果不及时识破心的造作,我们就会被它们一直控制住,而无法战胜它,所以也才会永远正常不了。坏的方面,我们是受贪嗔痴的影响而行动的;好的方面,我们同样是受贪的影响的——想要变好,想要证得道与果,想要抵达涅槃,这些全都是源自于想要(欲望)。
无论造作善或不善,都是源自于欲望。在十二缘起里,心的造作被称为是“有”。我们始终都在创造自己的“有”。现在是公司领导,必须是这样的神态,这样穿着、吃喝、说话;现在是老师,就必须这么打扮、这么一举一动,这么说话;就连出家人也是必须看起来很庄严,一举一动要看起来像僧人,拼命地造作,让自己看起来很好,可骨子里却是因为爱自己,然而这并不会让我们生起觉性或者智慧。
我们努力地自我粉饰,让自己看起来很好,我们应该识破这些“善的造作”,否则如果被粘住了,那比造作不善更难纠正。因为每当造作不善时,比如心造作贪、嗔、痴时,我们能意识到这些不是好东西,所以很容易断除,因为容易识别。
比如生气时,看见吗?脸变成了魔鬼,声音都在发抖,特别生气时声音会发抖,大吵大闹的,实在是不忍直视。而造作善法时,却看起来可爱、很养眼。
造作不善时,我们还能很容易意识到,它比造作善更容易断除。但无论造作善或不善,都同样是源自于欲望,想要让自我感觉良好,或是想让别人觉得我们很好,这当然会基于很多情况,但深层原因都是因为有“我”在——误以为“我”是真的存在的。
如果想要修行,就必须表现得很好,这其实只是在迎合自我。同样的,贪、嗔、痴也是在迎合自我。因此,自我是被精心维护着。让自己看起来很好,其深层原因是在保护自我。我们需要有次第地不断去观察与体会它们。
那么,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恢复正常呢?世人没有正常的,在世人之中寻找正常人,难过登天啊。比如我们生气时,心会失去常态;贪的时候,心也会失去常态;迷的时候,心会失去常态,在想要变好时,我们又会拼命地打压自己与控制自己,那还是会失去常态。
由于常态已经被不正常的造作给掩盖了,因此所有的世人都不正常,都是被烦恼习气所覆盖的,并且从未意识到这一点,也从未看见过这一点。
因为有赖于听到了实修之法,于是我们知道要去提升觉性,以便识破现在已经不正常的心,不正常是因为恶劣的烦恼习气(贪嗔痴)或想要变好所致。
(二)
无论造作善或不善,都全是造作。我们就这样不停地去知道它,及时识破它们,终有一天可以摆脱造作,如果无法识破造作,造作只会越来越多,随着惯性而增长。如果曾经不善,就常常造作不善;作为是修行人,就会不断造作修行人的举止神态,这些全都是造作!但当我们及时意识到它,终有一刻,当造作生起时,觉性捕捉到了那一刻的造作,心就会从中自由出来。
比如生气了,我们觉知到生气,心就从生气之中获得了自由,于是生气无法再控制心,无法再操纵我们的身口意。“意”是指念头,比如对某人生气,就会恶意待他。当生气控制了心意,就会指挥语言,比如去骂人;或是指挥行为,比如去打人。同样的,贪也会控制身口意,“善”也会控制身口意。
“造作善”好过于“造作恶”,因为造作善,可以让我们在轮回之中过得稍微舒服点,如果造作恶,就会轮回得非常苦,不只是苦一点,而是非常非常苦。因此,造作本身有好有坏,造作善是胜过造作不善的,但是能够识破造作、超越造作,那才是最为圆满的。
造作不善,就有坏人式的苦,痛苦不堪;造作善,就有好人似的苦,同样很苦。何时摆脱了造作,就可以不苦了。摆脱了造作的法,被称为是“无为法”,它是涅槃的一个代名词。
我们怎样能够摆脱造作呢?那就是觉知到心的造作。也就是说,心一造作,就觉知到;造作了贪嗔痴,觉知到;造作出正人君子或是修行者,也觉知到。又或是不断地造作出爸爸、妈妈、孩子,这些统统全是造作。例如,子女跟父母说话时,那是一种形式的造作,跟朋友聊天时,又是另一种形式的造作。
每人都有很多面具。我们不停地戴上面具,而且变更面具。作为领导是这种面具,作为出家人是那种面具,假如我们无法识破它,就会变成面具的奴隶。
一旦识破了造作,造作就无法控制我们的心。比如一旦“造作不善”,我们有觉性及时地捕捉到,不善的造作就自动灭去。贪起来了,如果不及时识破它,贪就会控制我们的身口意,控制意根就是控制念头,如果能够及时识破,就会看到贪是一部分,心是另一个部分,不受其控制,贪会立马灭掉。
当觉性生起、心获安住时,我们就具备正定与正念,正念会和正定同时生起的。因此,我们培养觉性,正念将会生起,正定也将会生起。
训练觉性的方法太多啦,比如观察行蕴,去感知心的造作,及时地识破心行或说心的造作。行蕴就是造作贪、造作嗔、造作痴,及时识破它,它就会灭去。及时识破“善的造作”,造作也会减轻,而回归常态。
心的常态是如何的呢?常态的心是知者,它执行能知的职责,并且呈现出觉醒的状态,而不是去(参与)造作或者装饰。
心醒来的一瞬间,我们就会意识到过往的生命之中,只有身体曾经醒着,心却从未醒过。心的常态是带着愉悦感的,因此“佛陀”才意指知者、觉者、喜悦者。
觉知自己的善心,又分两类情况:一类能够开发智慧,一类则仅仅满足于觉知而已。因此,在觉知自己的善心依然还可以分为两类:开发智慧,以及,就只是觉知。
我们慢慢去观察,就会发现越来越微细的造作,从粗糙的造作来到微细的造作,从不善的造作来到善的造作,而后越来越好、越来越聪明。最顶尖的造作是什么?知道吗?就是智慧。智慧是一切造作的天花板。智慧知道因、知道果;此有故彼有,此无故彼无。
(三)
修行如果只是觉知自己,是不行的;好是好,它属于好的造作,但不是最好。造作善若要来到极致,必须是具有智慧的,可以看到诸法因缘生、诸法因缘灭,控制不了;一切境界都是有因则生、无因则灭,示现无常。缘生而生,缘灭而灭,其实是在教导无我。
因此,智慧将会帮助我们看到造作的三法印。到了某一点,心会摆脱造作,基于智慧而抵达纯净无染。
但是智慧的生起仰赖于戒、禅定、觉性,仰赖于我们提升各项优良品质。首先要用心持戒、训练禅定与觉性,完全透过正确地修习四念处来训练。选择自己擅长的临时的家,无论是名法或色法,都可以,只要是自己擅长的就行。然后,有觉性地知道心的变化,比如,以呼、吸作为心的临时的家,一旦心跑去想、去造作了,及时意识到它、捕捉到它,就在及时意识到的一瞬间,安住的状态——禅定就会同时生起。
因此,修习(四)念处,有临时的家,有觉性去忆起——心有什么变化了、造作了,比如,心到处寻找,坐着吸佛呼陀,很快心左右摇摆、开始造作,送出去看这看那,在挣扎了,碰到这个生起满意,造作出满意,这也是造作,不断造作,从未停歇。
我们修习(四)念处,心有了临时的家,不断捕捉心的变化,就会看到,明明在吸佛呼陀,很快就去想别的了,造作出散乱来,迷失于去胡思乱想。
修行如果有了临时的家,当心去工作时,我们有觉性可以捕捉到,就会及时地识破造作。无论是造作善或不善,或是努力不造作,因为努力不造作也属于造作,努力造作不造作,被称为“不动行”,那是指——善也不要,恶也不要,什么都不要,心迷在空里,这也是一种造作。
一旦我们有觉性不断地觉知,因为有了正定而安住成为知者、观者,一旦心里发生了什么,任何造作一出现,觉性就会及时觉知到。随着越来越频繁地觉知到,心将会生起智慧。觉性是知者,智慧是领悟者。
起先,我们仰赖于觉性,知道心时而造作善,时而造作不善,反反复复观察各种各样的造作,于是就会生起一种领悟:心是无休止地造作,心在自行造作,心是无我的。或是意识到心时而造作善,时而造作不善,时而努力不去造作,反反复复这样观察,智慧终会生起,领悟到心有的只是无常、时而造作善、时而造作不善,时而努力不造作。
我们就仰赖于修习(四)念处,有临时的家供我们暂住,以便让觉性常常生起。当我们跟临时的家在一起时,比如吸佛呼陀,一旦心跑去造作了,觉性及时地知道它。一旦常常地看见与知道,觉性生起得越来越快、越来越快,起先从未及时知道境界,接下来能够及时知道了。
心造作生气时,及时知道心在造作生气,接下来一旦造作贪、迷、苦或乐,无论怎样造作,都会慢慢知道。随着持续地知道,我们的觉性会越来越快,无论怎么造作,都能及时捕捉到。
及时捕捉,此即觉性。这样频繁训练以后,就能越来越及时捕捉到,但是别忘了,心必须安住作为观者,看到造作生起,心只是能观,造作不停变化,觉性及时知道,心安住,有禅定,作为知者、观者反复去观,到了某个点,智慧便会自行生起。
自行生起的智慧并不是思维分析,如果还在思维分析,就不是真正的智慧。
(四)
源于聆听、思维的智慧属于基础智慧,只能算是初级智慧。但如果我们开始实践,真正修习念处,就不用思维了,有觉性以安住且中立的心,去知道所有的境界,到了某一点,智慧不请自来,生起领悟。
因此,觉性是及时知道者,智慧是领悟者,领悟什么?领悟三法印。比如,看到心有时造作好,有时造作坏,有时造作乐,有时造作苦,觉性一次知道一个片段,也只能一次知道一个片段。但是,一而再再而三地知道,到了某一点,智慧就会瞬间领悟。
瞬间的顿悟属于整体性地明白,明白每类心都是无常的,每类心都是无我的。真正的智慧只是一眨眼的功夫,并没有什么特别的。比如我们读某本书或学术报告,一头雾水,或是听不懂隆波的法,听了好几年,智慧生起的时候,就是眨眼的瞬间:噢!就这样而已……原来如此!有人甚至更甚,心会感叹道,竟然这样吗?!
因此,智慧的生起只是一眨眼的功夫。就好像读难懂的书或听难懂的内容,第一遍不懂,第二遍不懂……第一百遍时,明白了,明白就是一瞬间的事。瞬间心领神会。因此,智慧生起时,不会生起很久的。一瞬间而已,心即可达到解脱,次第抵达纯净无染——证悟初果须陀洹、二果斯陀含、三果阿拉含、四果阿罗汉。
如果我们修行某种业处,不停的去看心的造作,就知道全部的造作其实就是“有”,造作属于心的借居地,所有的造作全是苦。造作坏也苦、造作好也苦,努力不造作也苦。心若如此彻见,就会放下。什么时候心看到苦,就会放下。
就像小时候,家里煮饭是用木柴生火,或者用煤炭做饭,火焰非常漂亮。有人很喜欢看火,家长提醒别去抓,否则会烫伤,趁家长不留意就去抓,因为太漂亮了,太喜欢,想拥有就去抓,抓了会烫手,一旦知道烫手,接下来请他抓也不抓了。
心如果聪明,了解所有的造作都是滚烫的,不是什么好宝贝,其本身就是苦,每次抓,每次都苦,心会自然放下,请他抓也不抓了。比如,修行到了某一点,发现我们的心一直在抓这抓那,抓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不停的去抓这抓那。
修行到了某一点,就知道无论抓什么,全是苦,全是负担,心就再也不抓了,自然就是如此。因为生起了智慧,已明白所有的造作根本无它,全是苦;因无常而苦,因无法保持而苦,因控制不了而苦,不是真的掌控得了,一切皆随因缘,不随主观意志,此谓智慧。
智慧生起的瞬间,就会立马放下,再也不抓了,因为已经大彻大悟。因此,有时候经典教导——觉性属于“抓”,智慧属于“切”。“抓”即任何境界、造作生起,及时知道,类似于“抓”,抓什么?抓眼睛看,看见了,并没有真去抓,只是用眼睛去看,觉性抓住了所缘,什么偷偷潜入,觉性能逮个正着。不停地观看造作,最后智慧生起,明白所有的造作除了苦,根本没有什么。除了苦,没有什么生起;除了苦,没有什么驻留;除了苦,没有什么灭去。一旦智慧生起,它就会“切”,再也不会抓取该事物,大彻大悟会导致放下,不会再要抓取。
经典教导得很对,觉性属于“抓”,智慧属于“切”。它们的职责是什么呢?觉性是及时感知者,智慧是领悟者,一领悟就立马“切”。
修行到了某一点,我们会发现所有的造作本身就是苦,一旦知道了,智慧如果圆满,就不要了。造作,无论造作坏、好或是努力不造作,还是造作,全都是苦。
心一旦摆脱了造作,就能抵达超越造作的快乐,那是宁静的快乐,属于摆脱了所有刺激的快乐,心没有负担的快乐,将会有快乐涌现。比如葬礼上,僧人在超度时念诵:诸行无常……有生必有灭,最后一句则是寂灭为乐:能灭掉所有的造作,是快乐。
我们不断去及时识破行蕴,即心的造作,如果识破不了,它就会控制我们的身口意,坏人会想不好的、说不好的、做不好的;造作好,就会装做看起来很好的样子,让别人以为我们非常好,而且自己也相信这样很好。如果了解所有的摆拍全是造作、全是苦。心就再不愿造作了。那么造作还有吗?还有,但是再也进不了心,心再也不去抓取起来。因为智慧已经割断了彼此的链接,心和造作之间彻底断开了。于是,心抵达了“不造作”——即涅槃。
训练自己去不断地及时知道心的造作,造作快乐也知道,造作痛苦也知道,造作贪、嗔、痴也知道,造作出正人君子的模样也知道,造作成修行人也知道。
看到过造作成修行人的样子吗?走路必须跟普通人不同,慢悠悠地提移落触,不像是人类,不然会被人指责爆粗口,是不像普通人。普通人是谁?就是自己啦。我们本身就是平常的,只是被造作控制住,以至于不见了常态。一旦不造作,自身常态就会显现。身体常态就是这样,它就是如此,心的常态也是这样的。
(五)
太难吗?看大家坐着全都呆住了。要读得出自己的心,修行某种业处,即临时的家,然后及时知道变化——可以是身的变化,也可以是心的变化。
身体属于有为法的色法,心属于有为法的名法。如果能观到心,就去观名法,没有难度系数。有人觉得观名法难,怎么会难呢?现在正乐,知道吗?现在正苦,知道吗?根本没有难度。观身也没发现难度,现在呼气、现在吸气,现在行、住、坐、卧,难在哪呢?根本没有任何难的地方。
难是难在我们喜欢偷懒。起先,如果我们不知道原则,那是很难,或许学了经典,经典正确,但错解了,也就是一直在造作。
当有了临时的家,不断地观察与体会,之后一旦身心出现变化……今天的重点是强调心里发生了变化,去及时知道一会儿往好变,一会儿向坏转,一会造作好,一会造作坏,不断去知道。
觉性是“知道”,什么生起了都知道。心安住,有禅定,只是作为观者、不进去干预,老老实实、平平常常地知道,不进去干预 ,一而再再而三地知道,最终智慧会在眨眼间生起——明白!
智慧是“明白”。一旦明白,就会立马“切”,马上放下。自此以后,造作再也欺骗不了我们。
要用功!想得到宝贝就必须用功,求谁都没用。有人来求隆波,供养袈裟后发愿说:凡隆波证悟了的法,愿我也可证悟。于是隆波赐福:凡隆波做过了的,你也要去践行。
想要悟到隆波所悟到的,就要去播隆波所播过的因。
慢慢去用功,我们的苦会越来越少。苦越来越短、越来越短,能自己亲证,比如:心第一次醒来时,会明白自己一辈子从未醒来过,一辈子都始终在梦中。梦就是造作,即行蕴;一会梦做君子,一会梦成坏蛋之类的,全是心的造作,慢慢体会慢慢观察,有一天就可以摆脱造作。
既然摆脱了造作,造作还有吗?如果还有蕴存在,就还有行蕴。别以为阿罗汉没有了行蕴,大错特错,蕴还在,行蕴就必然有,只是心已经摆脱了造作,而不是没有造作。蕴灭时,才会真的没有造作。
今天讲法就到此,到此已很难啦。如果能做到,就可挖到宝了。不会花太长时间的,慢慢去体会。那些学习很久的人是因为看不清造作,反而一门心思不停地去造作好,除了好人式的苦,什么也不会得到。
修行应该符合正确的原则:心安住、觉性感知到变化,接下来,智慧——领悟就会生起,仅此而已。然后,心会自行放下,明白色法就放下色法,明白名法就放下名法,明白心就放下心。
(六)
接下来做禅修报告。1号想得太多了。知道自己想得太多时,别打压它。
学员1:每天做固定模式训练,知道走神想别的事情时,就会归零,从头开始:如果打坐,就观身坐、观身呼吸。如果经行,就观身行走,心无力开发智慧,看不出心黏着于宁静、空是怎样的。请隆波开示?
隆波:看到了吗?身体是被觉知、被观察的对象,那就是开发智慧的第一阶段,即身与心是不同部分,身体是被观察的对象,而且它一直示现三法印,始终在变化,一会儿呼气,一会儿吸气,这就是开发智慧。至于心黏着于宁静、空……如果是因为打压而黏着的,心就会沉重,有憋闷感。如果属于微细点的黏着,比如黏着于无色,心空空的,就不怎么看得到变化,它会一味地喜欢、满意于快乐与宁静,不想知道,不想看见。
所有的一切全是苦,不闻不问更舒服,这就是黏着于空、黏着于宁静。自己慢慢去体会。如果你打压,它就会憋闷,黏着于空,懒惰,对开发智慧没有兴趣。
隆波曾经黏着过一动不动,而且黏着几年呢。修行后看见烦恼冒出来,经常看见的烦恼是嗔心,属于嗔心重的人。嗔心一冒出来就知道,起先觉性非常锋利,一观马上就断,后来定力下降,禅定不够,智慧不生。
要记住禅定是智慧生起的近因。如果扔掉奢摩他,定力不够,即便观到了,却断不掉,嗔会往外跑,觉性紧跟其后。但没意识到心已跑了,之后嗔灭去,心就空了。空了后,自己没意识到心没有归位,空在了外面,那时烦恼没有,有的全是快乐、宁静,看起来很好。
直到有一天观察,佛陀教导心无常,为什么此心却恒常?他教导“苦”,为什么它有的全是快乐?他教导“无我”,为什么我们控制得了?想待在这个地方多久都可以,肯定是有什么错了。
刚好遇见了阿姜摩诃布瓦尊者,去请教他,他说:已观不到了,虽号称观心,却没有观到心。心卡在了外边的空。
隆波就修习禅定令其进来。修定进来后,再满意就又会黏着,归位后仍不愿接着开发智慧。就像隆波教过:知者的心有两种,一种是开发智慧,另一种只是觉知。如果就只是觉知,不愿去观三法印,甚至不愿意观身、观心,就黏着禅定、宁静了。
要自我观察懒得去观变化吗?如果懒得去观变化,就是黏着宁静,就这么简单。感觉到了吗?现在的心有变化了。看见吗?心觉知、觉醒、喜悦起来了,不像刚才那么呆滞了。感觉到了吗?现在心在造作好了,紧盯到憋闷了,感觉到吗?造作又生起了,不停地知道造作,一次一个片段。
觉性属于及时知道。造作出呆滞,及时知道;无论造作什么,都去知道。最终,智慧就会生起。智慧是一种“明白”,明白了三法印。就在明白的瞬间,心便会立刻放下。
学员2:我的练习是念诵、经行、定期听隆波的开示。临时的家是念诵佛陀,在日常生活之中尽量保持觉知。当心有一点不满时,就能感觉到心的变化,但如果嗔心很强,就会跟不上去观察。我不确定自己修行对了吗?
隆波:已经修对了。要常常去训练,直到驾轻就熟,接下来无论有一点什么变化,就会看见。任何一点小的变化都可以看见。
起先,看见的是较粗糙的现象,比如,嗔怒很强,就可以看到。如果嗔怒控制了心,就看不见了。不过,如果是造作控制了我们的心,我们看到造作是一部分,心是知者,属于另一部分,智慧就可以生起。
你的修行已经对了,要继续去用功。此刻你的心造作了憋闷,感觉到了吗?心会有憋闷感,造作就生起了。现在,心造作了散乱,感觉到了吗?拼命想、想、想……你要不停地及时知道造作,而不去阻止它。造作好也行、坏也行,造作乐也可以、苦也可以,及时地知道即可。
比如,现在你让心不动了,感觉到吗?你故意让它一动不动,那是在造作好;而心跑了,属于造作坏;此刻的心是对的,不过,只是一瞬间的“对”,不可能总是对的,很快你就会继续造作。一会儿造作好,一会儿造作坏,及时知道造作时,造作就会停止一瞬间。现在你去造作念头了,感觉到吗?心跑去想了。要不断地去及时知道。念诵佛陀,并且及时地知道造作。
(七)
学员3:两年前曾经检查出身患癌症,感觉担心身体,怕死;看见对身心执着的苦,感觉对苦乐没有保持中立,后面努力增加禅定的训练,感觉到心脏的跳动,平常或打坐时会旋转,不知道修行得对不对?
隆波:对了,继续用功,不停去用功,不停地去观:身体是一个部分,苦乐也是一部分,心的造作是另一部分,而感知即作为能知的心,又是另一部分。不停地这样去分离,接下来就会看到根本不存在死的“人”,也没有一个可以死的“我”,有的只是蕴的生、住、灭,根本没有“我”,“我”源自于误解。
是错误地界定让心以为有“我”,是错误地思考让心以为有“我”,所以我们才会错误地相信以为有“我”。因此,我们需要不停去观察,不停去分离蕴,去发现每个蕴里都没有“我”。
身体属于物质,看得出来吗?身体是物质,物质始终处于新陈代谢中,因此身体并不是“我”,它只是物质现象,属于世间的资产。
全部的感觉也都不是“我”,快乐从没有宣称它是“我”,是我们主动去冒领它的;痛苦并没有宣称它是“我”,是我们主动去冒领说是“我在受苦”。好坏也不是“我”,是我们自己去冒领它以为是“我”。同样的,心也被冒领为是“我”。
随着我们不停地去分离、分离、分离,就会看到根本没有一个“我”存在于哪里。那么又是谁死呢?根本不存在谁死。有的只是蕴到了离散、灭去的时间,而非是“我”死或“我”离散。
按照隆波所教的那样不停观察下去,一段时间以后要修习宁静,让心获得力量,比如跟佛陀或是其它所缘在一起,什么都可以。一旦心有了力量,就继续分离蕴界,观察无我——身不是“我”,感受不是“我”,行蕴不是“我”,心不是“我”。不停地去观察,不断地去界定它们都不是“我”。
一旦我们的界定是正确的,接下来思维就是正确的,信念就是正确的,于是就会生起正确的见解。一旦心坚信“五蕴非我”而无疑惑了,就再也不存在有个“我”会死了。
学员4:在日常生活中,以观四威仪来培养觉性,修习慈心并且以佛陀作为临时的家。我特别喜欢标注,且依然非常执着自我。自己嗔心重,但看见嗔心看见得更快、更频繁了。害怕失去,常常意念死亡,在想到爱别离时,依然接受不了,且会苦很久。不知道心是否已经开始开发智慧了?
隆波:已经开始开发智慧了,修行得非常好,蕴分离得很好,要持之以恒地训练,每天安排时间礼佛、念经,做固定形式练习,这样心才会有力量。你所观察、所体会到的,是对的,只是定力还不够,所以智慧才没有“切”、没有“放”。
“切”什么呢?切除错误的见解!最终,我们会切断执着。起初我们切除的是错误的观念,最后我们斩断的是执着。
你要反反复复去体会。你现在还死抓着信念,仍然坚信有个“我”存在。你害怕损失,但最严重的是损失“我”。如果“我”消失了,心是接受不了的。
你需要不断去观察,直至洞见到除了苦本身,根本不存在什么东西。如果洞见到我们拥有的全都是苦,就再也不怕损失了。当我们依然认为它是至宝时,就会觉得身是至宝、心是至宝,所爱的人也是至宝。然而随着不断去培养觉性、开发智慧,我们就会洞见到我们爱什么、执着什么,就会因什么而苦。哪里有爱,哪里就有苦,不断这样去观察,一旦洞见了苦,才会放下。
就像隆波所说的,看不见苦,是不可能放下的。于是就会拼命与事实对抗。我们会害怕失去,但事实上,失去是自然而然的事,是无法避免的。甚至我们的生命本身到了某一点也会失去,只是我们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而已。
我们拒绝事实,拼命挣扎,于是心就苦了起来。因此,去观察吧,我们所爱的一切全是心的负担,如此不断地观察下去,既包括我们自己,也包括他人,爱什么就会因为什么而苦。
(八)
学员5:持戒、修行、固定练习,定期布施,以呼吸作为临时的家。还无法找到中道,不是紧盯就是走神,观呼吸时看见呼吸生灭如环链;心安住时,会静止与宁静得更久。日常生活还是很散乱,经常走神。请隆波指导进一步的修行。
隆波:修行已经很好了。你需要不断识破自己的烦恼习气,比如,我慢之类的烦恼:老子如此棒,老子那么了不起,不断去知道,就是它让你的心不太舒服,于是它要不停地造作好。
心跑掉了,你能感觉到吗?跑去想了,知道它跑去想了;呼吸,呼吸了觉知,轻松自在地觉知。现在心跟刚才不一样了,感觉到吗?刚才心是往外送的,现在心回家了。一旦心回家了就去观,有觉性,保持觉知。一旦心有禅定,这样安住,然后心有任何变化,你要知道。
现在心跑去想了,你就及时知道生起的造作,继续用功,修得很好了。及时知道造作,接下来会越来越微细。
3号心又往外跑了,能感觉到吗?忘了自己了。1号也迷了,2号紧盯了。
学员6:整天训练,一醒来就观身心工作,每天做固定模式训练,持五戒。有时候感觉到身心不是“我”,有时又觉得对世间非常恋恋不舍。
有时候早晨起床觉得胸口特别苦闷。我有开发智慧吗?
隆波:已经开发了,只是心还有些散乱。
忘了一切,开始觉知自己,呼吸了觉知,有什么变化发生在身上、发生在心里,有觉性去感知到。
现在你的心处在安住状态,但别去呵护,如果呵护的话,就会憋闷。已经开始憋闷了,感觉到吗?因为你刻意在觉知。忘了它吧,忘了觉知自己,归零,重新呼吸,这样它会自己进来的。
大概记得住吗?一旦心迷失了,就忘掉它,扔掉它,重新呼吸。很快它会再次安住。一旦心经常安住,别呵护,很快就会跑掉,比如现在又跑了,感觉到吗?修行业处后,心跑了,就这样不断去知道。不要呵护它,否则会憋闷。常常训练之后,智慧将会生起,那样才能放下。
你修行非常好,今天有好几个人的修行都是非常棒的!
4号在各种感觉生起时,别让它控制了心。悲伤生起了,别任其控制;快乐、法喜生起了,也别任其控制;无论什么,都别任其控制了自己,无论造作是好还是坏……
如此,我们才能自由自在。如果黏着于好的造作,我们是不自由的,我们就会戴着面具让它看起来很好,但那是一种负担。如果及时地知道造作,造作就无法控制我们的心,我们才能自由起来。
6号现在刻意的力度太大了,力度太大,要让它回复常态。
学员7:日常生活中,我努力觉知各种身体姿势,看见身不是“我”,能观的心是知者、观者、想者,它看见粗糙烦恼的生灭,不是“我”。在固定模式努力观身呼吸,感觉它也不是我,心是知者、观者与偷偷去思维者。我感到自己有被干扰,想请隆波开示跟我相应的奢摩他训练。
隆波:去呼吸也行。吸气,觉知自己,呼气,觉知自己,不用关注开发智慧这个版块。像现在心跑了,这样不行,变成了邪定,心作为观者,看见身体呼吸,心是观者,但现在心跳进去看了,能感觉到吗?身体呼吸,心去觉知,身体在呼吸,就只是觉知,只是觉知,不要像刚才这样盯着,刚才不是观,而是跳进去紧盯,这样跳进去的。退出来,甜甜地笑一笑,现在的心跟刚才不同了,能感觉到吗?现在这样可以,刚才不行。
修习奢摩他时,就用平常心去感知单一所缘,不关注三法印,不关注智慧。现在跳进去了,在修奢摩他时需要小心,别让心跳进去浸泡在业处里,那会变成邪定。
心必须安住……嗯!心要退出来,然后以平常心看着身体呼吸,就只是感觉,忘了所谓的看见,要的只是感觉身体呼吸。
7号,如果用看见这个词,每次都会盯着。就只是感觉,感觉到吗?身体在呼吸。点头,能感觉吗?身体点头,只是去感觉。呼吸时,只是感觉到身体呼吸,如果觉得观呼吸太复杂,就去感觉身体动。身体这样动,去觉知,看得到身体动吗?感觉到身体在动。别看,如果看的话,就紧盯着了,每次你都会跳进去死盯着。
你送心去看了,感觉到吗?别去看身体,就只是感觉到它存在。试着闭上眼,动一动手。手动,能感觉到吗?要的只是感觉,别带领心,否则痴会掺杂进来。要用平常心去感知业处,比如感觉移动的身体、呼吸的身体。
7号无论观什么,每次都会跳进去,不然要揍你人了。别让它浸泡进去!别跳进去。送心去看自己的后脑勺试试,能感觉到吗?现在跟刚才不一样。观的时候,别浸泡进去,别跳进去,要让它真的能觉知自己。
8号不错。
学员8:观生起在胸口的每一种境界,看见并且明白何谓“暂时的”。有时心自行开发智慧,心的禅定与安住状态更频繁了。尽量更频繁地修业处,呼吸作为临时的家,有时观身,有时观心,请求隆波开示。
隆波:你的修行已经很好了,非常非常好!但要持之以恒去用功,别期待结果,别贪。你的修行非常美、非常漂亮,修得很好,继续用功。既然修对了,就不断去用功,直到量够。
7号啊7号,你喜欢造作,把心装修得一动不动。心造作什么都要知道,它已经跳进去了。
试着念佛,不用观身,就只是念佛,但别装修心,就只是念佛。7号,去念佛吧,念佛后的心不错,不要观呼吸,什么都不用,念佛后,心苦、心乐,心好、心坏,及时知道。不用急,不停地轻松念佛,感觉到吗?心的负担减轻了,心轻松舒服了,就跟佛陀在一起。
今天就到这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