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波帕默尊者法谈摘录
2023年5月20日
(七)
修行从观身体、感受、行蕴等契入,是为了有一天看到心本身,因为心是诸法的首脑,仅仅看到身体、感受、行蕴不是我,不是我的。有时候还会以为心是我、是我的,这样还不行,必须不停地去观,到了某一点,心不是我、不是我的。那时候就会明白法——明白某样事物生起,是正常的,该事物会灭去是正常的。没有什么恒常不变的“我”,这称为获得了见法之眼,成为初果须陀洹。
这条路必须训练,训练到自动自发的戒,训练到自动自发的禅定,然后不停地去观生灭。有一天在没有刻意的情况下看到生灭,此即自动自发的智慧,起先不会自动自发,时常频繁去观察,接下来就会自动自发,没有刻意觉知,也会有觉知,没有刻意要看到境界,也会看到……于是,自动自发的智慧就生起了。
一旦戒自动自发,禅定自动自发,智慧自动自发,这么运作的话,(无形中)我们就少了重要的一项动机,即贪。贪的动机是,比如持戒,有贪暗藏着——想变成好人、想成为天神!修习禅定也有贪暗藏着——想拥有神通、想成为梵天!开发智慧,也想变得博学多识、无所不知,这就掺杂烦恼了。如果掺杂着烦恼,心就依然会挣扎,继续创造“有”、“生”。
但是如果我们修行到戒自动自发、禅定自动自发、智慧自动自发,也就是没有刻意要看到三法印,而自然看到的。这时候已经没有了刻意,没有了贪。带着贪的动机称为贪思,贪的动机是心方面的,属于心的动机,它导致心开始运作。心的运作,称之为「有」。贪的动机其实是心的动机。它是有名字的,名字叫做「意(根)之思」(mano-sañcetanā)。
心的动机——即意(根)之思,是生起业的缘!业就是心挣扎运作。心挣扎运作的时候,已经创造了(十二缘起的)“有”,就不会生起出世间。因为它已经生起了有,但如果戒自动自发、禅定自动自发、智慧自动自发,没有了贪的动机。一旦没有了夹杂贪的动机,心就不会挣扎、不会继续造作,心会契入中立,“就只是知道,就只是看见”,大家喜欢说“就只是知道,就只是看见”。要想真的来到“就只是知道、就只是看见”是非常难的,都是过过嘴瘾,做不到“就只是知道、就只是看见”,要想只是知道、只是看见,必须开发智慧到极致,才能够真的就只是知道、就只是看见,真的保持中立。
以极大智慧对名色、所有因缘和合的法保持中立,即看到了所有名色的三法印,直到最后心契入中立,这称为行舍智(saṇkharupekkha-ñāṇa)——能对所有的造作保持中立的智慧,乐、苦、好、坏都是平等的。当它们都是平等的,心就不再挣扎、不再造作。当心不造作,心就会契入超越造作的状态——涅槃!
涅槃是什么?涅槃是摆脱了造作的状态,涅槃是摆脱了烦恼、渴爱的状态。只要还有贪的动机,就不会见到涅槃。如果心仍在挣扎造作,即便是造作好或努力地不造作——那也属于造作,心就无法涅槃。因为心迷失在造作里并不是无为(Visaṅkhāra)。这就是线路。
未完待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