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1月26日
没有觉知自己的人有两类:一类人呢,心是走神的,发呆的,跑到别的地方去了,有身忘记身,有心忘记心;还有一类人呢,紧盯身、紧盯心,观身是苦闷的,观心也是苦闷的,心是憋闷的。
世间的人,如果没有修行,大部分的心一直处在走神、发呆、迷失的状态,称之为一直迷失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的境界里,要不就是去想到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被称之为五欲的所缘,心迷失在感官刺激里面——迷失在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里,或去想到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称之为沉迷于五欲。那样的心并没有在修行,太过松懈。
没有修行的大部分人的心,都会沉迷于感官刺激——契入到放逸的极端。而修行的人呢?往往契入到打压、修苦行的极端。因此每一个人都会契入极端。
那些没有修行的人,比如所有的世间人,心会契入到放逸的极端——沉醉在感官刺激中,一直是陶醉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或者是跑到意根里陶醉去想那些很好玩的事。至于修行人呢,会契入到修苦行的极端——强迫自己的身,打压自己的心。而中道呢?必须要能够摆脱这两个极端。
一次,有一位天神——这已经给大家分享过好几次了。有位天神去请教佛陀说:“世尊,您是怎么跨越烦恼的大海的呢?”也就是怎么跨越、怎么能够摆脱烦恼的呢?说得简单点,即“您是怎么成阿罗汉的呢?”佛陀回答说,他之所以能够跨越烦恼的大海,是因为既不走神也不紧盯。如果走神就是沉醉于感官刺激——契入放逸的极端;如果打压自己呢,就是修苦行的极端。他不走神,而且也不会很拼命、很认真、很苦闷地去用功。他告诉天神说:“我之所以能够跨越烦恼的大海,是因为我不放逸,也不精进。”他是这样用词的。
天神发懵了:“诶,不放逸这个不奇怪,但不精进又怎么可能跨越烦恼的大海呢?”佛陀说他不精进也不放逸,天神有点摸不着头脑。
于是,佛陀就进一步解释说:“如果我有在放逸,就会下沉;如果我有在精进,就会上升。我没有精进,也没有放逸,就是透过这个方法而跨越烦恼大海的。”
我们听了之后不明白。事实上,所谓的放逸其实就是放任身、放任心去迎合烦恼习气,也就是契入到放逸的极端。至于在精进呢,也就是努力地打压身、打压心,那是属于修苦行的极端。佛陀摆脱了这两个极端——放逸的极端和修苦行的极端,所以他证悟了阿罗汉,离苦了。天神听过后见法了。
而我们大家听过之后,却没有见法。我们听了又听,都还没有证悟,因为我们的根器、波罗蜜依然很弱,我们就必须要仰赖于积累。就类似于我们的积分还太少,需要不停地去积累,别让自己变成一口漏水的缸就行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