慎传坏事,智选好事

隆波帕默尊者法谈摘录   

2022年10月8日69’15’’至74’50’’

枪击孩童的悲剧已经发生,我们必须警惕:恶行极易引发效仿。犯罪学早已揭示,坏人的行为常有人效尤。因此,隆波才郑重提醒大家:切莫大意!

即便我们什么未做,恶业成熟时,也需坦然承受果报。僧王已指示全国寺院诵经超度,有人或许不解其意。诵经持咒,能安定我们的心。听闻佛音,躁动的心会趋于平静;若未能亲闻,则当修行用功。

念诵“佛陀、佛陀”,这便是佛咒。持续念诵,心自安宁,而后便可回向功德。作为佛弟子,我们应将功德普皆回向,不仅回向给那些惨遭枪击、刀砍的苦难众生,更要回向给行凶者。哎!凶手才最可怜。

听闻罹难者皆有寺院接纳,为其超度火化;而行凶者的遗体,竟无寺院愿收留。然而,真正的佛教徒,心量绝非如此(狭隘、)爱憎分明。最堪怜者,实为造下深重恶业之人;受害者,则是业果成熟,承受了往昔的业报。

彼此扶持,同舟共济,携手面对困境。患难之中,众志成城——这正是我们泰国的优良传统!

请谨记,三类事项无需过分关注:

1.  莫传播此类事件:避免过度讨论细节,以免诱发模仿。

2.  修心莫结怨:训练自心,不与人结仇,保持平和。

3.  心怀慈爱友善:对一切生命,常怀慈心与善意,修持四梵住。

四梵住:

:待一切众生犹如自己的亲友。

:见众生受苦,生起悲悯,能帮则帮。

:见他人行善或者取得成绩,由衷欢喜赞叹。如见人行善,我们说:随喜功德,即见闻他人的善行善德,我们欢喜赞叹;或者见人表现优异,我们也随喜;又或者见人财源滚滚,我们也随喜,应该做了什么好事才发财的吧!不懂随喜,心生嫉妒,便会躁动难安。

:不论是慈,是悲,是喜,不可或缺的,是舍——心悦诚服地接纳事实:众生皆有自己的“业”!

业,是我们出生的土壤,

业,是我们生命的种子,

业,是我们一生的依怙。

无论造作何业,善或恶,其果报必定如影随形。

我们并非业的主宰者!因此,见人行差踏错,切莫心生憎恶、嫌弃。这才是佛弟子应有的存在方式:不带给他人危险或伤害,也不让自己痛苦——人畜无害地过日子!

去自我训练,同时,见人有难,在能力范围内,尽力伸出援手。

好啦!今日开示,就此圆满。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