准备好的修行者不会下堕!
2019年5月27日 死亡何时会降临在自己身上,这是不确定的,什么时候都有可能。 隆波已经看过太多了,“稍不留 …
2019年5月27日 死亡何时会降临在自己身上,这是不确定的,什么时候都有可能。 隆波已经看过太多了,“稍不留 …
2019年5月27日 我们要努力训练自己,让自己在死前就能做到。每一天都要用功修行,心才会越来越坚定和稳固。 …
2019年5月27日 今天来的中国人很多,都是来参加翻译阿紫葬礼的,她的去世非常突然,这就是生命的不确定性。 …
2019年5月27日 修习毗钵舍那的时长不会很久,(因为)毗钵舍那是一刹那、一刹那(生起)的。比如,心生起正确 …
2019年5月27日 经典记载说,行者能够分离蕴界以后,再思维身是无常或心是无常的,体认三法印。 事实上,透过 …
2019年5月25日 春燕她已经做好了准备而且做得非常好。因此,我们大家在生活中不要疏忽大意! 因为死亡随时都 …
2019年5月25日 禅定有很多好处:首先,它让我们当下就获得快乐;其次,它会生起种种智慧,有些是玩具式的世间 …
2019年5月25日 心一旦安住以后,接下来我们要去开发智慧——有觉性去及时捕捉到身体的运动变化,有觉性去及时 …
2019年5月25日 有人疏忽大意,不想持戒,自认为戒已经自动自发,不用持了,那是错解了。 我们要做好准备:努 …
2019年2月16日 (一)何时对觉知自己的心,有“欲神足”,何时就会生起“勤神足”——生起精进、用心,心就不 …
2019年2月16日 (一)当我们有“善法欲(欲神足)”想要去及时了解自己的心,就会生起“精勤(勤神足)”—— …
2019年2月16日 01何时欲望生起,心的挣扎就会生起…… 当我们想看到什么,或者想得到什么的时候,感觉到了 …
2019年1月19日 何苦要拼得你死我活?我们误以为快乐是稀世珍宝,因而拼命去地寻找。我们都给痛苦贴上“瘟疫” …
2019年1月12日 (一)“涅槃殊胜无比,无可相媲。”佛陀并未言尽于此。“涅槃这样好,那般美,纯净无染,寂静 …
2018年11月11日 隆波会总结一下隆布敦长老的教导,大家想听吗?非常的简短精悍。 隆布敦长老关于“修习奢摩 …
2018年6月16日 “圣谛”也分几个层次: 初阶的圣谛是观察名色:生起什么,就观察什么,凡生起者,必会灭去— …
2018年4月15日 如果禅定不够,智慧是无法清除烦恼习气的。 一定要训练到心真的归位,成为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 …
2018年2月10日 查阅三藏经典,我们还会看到,佛陀曾经开示:达到四禅的心就具备了中舍以及纯净的觉性,它完整 …
2018年2月10日 如何检验会不会修行——观身的时候,看着身动,心是观者,这才算是会修行。如果只是看着身体, …
2018年2月10日 因此,我们观心的时候不是直接观心,而是借由观察“心所”来观。心所,就是伴随着心生起的事物 …
2018年2月10日 名色若是分开了,就会看见色身在移动,而心是观者。观心的时候也能分离吗?可以的。它们会分离 …
2018年2月10日 要想消除无明,就一定要知苦。要知道关于什么的苦呢?要知道那个被称为“我”的事物。 组成“ …
2018年2月10日 我们要怎样才能抵达这样的“一心”呢?一定要消灭“无明”,也就是无知——不知道“四圣谛”。 …
2018年2月10日 “一心”是指阿罗汉圣者的心,而非普通人的心。初果、二果以及三果圣者的心还不是“一心”,只 …
2018年1月21日 佛教徒是不该盲信的,一切都要有凭有据,别迷信!我们的冤亲债主并不是鬼,也不是他人的灵魂或 …
2018年1月21日 当一个人要投生时,是有组合条件的,称之为“因”。有些人是“二因生”,有些人是“三因生”, …
2018年1月21日 当我们具备了能够觉知自己的心,心就可以醒来、愉悦并且保持中立。无论身心发生了什么,我们都 …
2018年1月21日 这个星期只有今天(周日)一天有讲法,因为昨天隆波去了医院,接受两个月一次的癌症抗体注射。 …
2018年1月21日 我们不需要屈服于旧业,而是要播种良善且强大的新业,因为真正决定我们生命的乃是新业,这才是 …
2017年12月24日 大家去训练吧!去观照吧! 别觉得只要一味地训练心就够了,我们的行为与见地也要正确。 假 …
2017年12月24日 大家在练习观身与观心时,心一散乱,就来观呼吸或念诵佛号,先训练让心获得宁静,可是从未进 …
2017年12月24日 大家目前所实践的“八支圣道”还不是圣道,只能称为“前行道”(圣道的前期筹备阶段)。“前 …
隆波的修行经历(1):从训练禅定到名色分离 2017年8月20日A 跟中国人分享一下,隆波从儿时开始修行,七岁 …
2017年8月20日A 法谈摘录100:22~00:52学法修行,要多多地训练觉性,而且要能够运用于现实生活之 …
2017年8月20日A 高僧大德隆布苏瓦长老曾经教导隆波,他说他第一次去顶礼阿姜曼尊者时,被指导说:“能观心就 …
2017年8月20日B 01:44~02:35 在佛教里,“好”并不是指心是快乐的、宁静的、善的。 “好”还是 …
2017年8月20日A 学法与修行,要频繁地训练觉性。 一定要能够把修行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里。假如仅仅只是在参 …
2017年8月19日 居士15(中国人):我听到隆波关于“如何修行”的开示,感觉像是找到了回家的路,可是我没有 …
2017年8月19日 佛陀曾经对他的两位上首大弟子——舍利弗尊者与大目犍连尊者作过比喻。 大目犍连尊者神通自在 …
2017年8月19日A 法谈摘录一00:56~01:53世间的智慧和法上的智慧是不同的。 世间的智慧,并不能令 …
2017年8月19日B 法谈摘录一07:13~07:52慢慢观察,起步阶段要先清除“有个‘我’存在”的邪见。 …
2017年8月19日A 当我们继续修行至拥有了彻见之智——心本身即是苦。心本身就是苦了,待在哪个界都是苦,而不 …
2017年8月19日A 就是这样慢慢学习、探究。慢慢地清除邪见,渐渐从抓取之中退出来,从“这是我”、“这是我的 …
2017年8月19日A 这个心仅只是感觉,是“感知者”。事实上,心就是“感知”,并没有实体。通过眼根去感知,称 …
2017年8月19日A 如果“心是我”,“我”就会迅速扩充到身体领域继而不断扩张。一旦超过“我”的领域,就变成 …
2017年8月19日A 一般人会觉得“身体是我”。而我们修行至身与心分离,在身举手投足之间,心是观者时,就会发 …
2017年8月19日A 照见“身非我”是容易的,佛教之外的行者也可以照见“身非我”——因为常常看见别人老、病、 …
2017年8月19日A 根本无须我们去呵护心,而是觉性、禅定与智慧将会合力帮助我们来呵护心。 比如,已经训练好 …
2017年8月19日A 中国人的状况怎么样?(阿姜巴山回答) 很好!中国人的禅修班是不太让人操心的。其他国家前 …
2017年8月13日A 中国人看起来很用心,兴致也很高。学法的兴致很高是非常好的,懒懒散散就不好了。但是在隆波 …